開展新入職律師到司法所實踐鍛煉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中央關于加強法治建設、創(chuàng)新基層治理的決策部署,落實司法部關于提升法律服務質量、強化青年律師培養(yǎng)的工作要求。目前,我市參加鍛煉的青年律師已經全部到崗,所有律師在司法所崗位上積極開展各項鍛煉工作。他們用專業(yè)與熱情為群眾答疑解惑,詮釋了法律工作者的使命,彰顯了司法為民的初心,傳遞法治的溫度。我們將持續(xù)分享新入職律師在司法所實踐鍛煉的動人故事和寶貴經驗,讓更多人了解這一意義深遠的計劃。
北京市蘭臺(南寧)律師事務所姚海波律師赴六景司法所開展實踐鍛煉,以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殷切期望。
化解基層矛盾,守護公平正義
基層司法所是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陣地。2025年5月29日清晨,六景司法所迎來了一位焦急的李姓老伯?!靶』镒?,我砸了風力發(fā)電工地的圍墻,派出所讓我來這里調解。”值班律師姚海波迅速請老伯坐下,耐心傾聽事件經過并做好來訪登記。經了解,李老伯因不滿征地補償面積差額及工程建設導致的農田水土流失問題,一時沖動砸毀了工地圍墻。
“老伯,您有工地負責人的聯系方式嗎?”姚海波詢問。“沒有,我不知道?!崩喜卮稹R2S即聯系六景派出所詢問情況,并致電工地負責人徐先生:“您好,我是六景司法所的鍛煉律師,針對李老伯破壞圍墻一事,您是否愿意來所里調解?”徐先生爽快回應:“可以,我現在就過來?!痹趨欠牌运L的指導下,姚海波通知雙方當事人到場。
十分鐘后,雙方在吳所長主持下展開調解。姚海波協(xié)助釋法析理,李老伯認識到自身行為對企業(yè)權益的侵害,同意賠償損失;徐先生則承諾解決征地款差額及水土流失問題。雙方最終達成和解,簽訂調解協(xié)議,彼此表達了相互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此次調解正是對這一要求的生動實踐。李老伯感慨:“我文化不高,以前不懂找司法所,沖動把小問題搞大了,早來找你們就好了!”姚海波回應:“以后遇到問題,歡迎隨時來司法所,我們會全力保障您的合法權益?!?/span>
姚海波在筆記中寫道:“調解不僅是糾紛解決的‘預審’,更是釋法普法的過程。通過傾聽雙方陳述、歸納爭議焦點、普及法律知識、引導情感溝通,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諒解。這不僅是法律的運用,更是天理人情的融合。”
專業(yè)調解促和諧,守護村民安居樂業(yè)
當日下午3時,司法所迎來一起因施工引發(fā)的村民房屋開裂糾紛。此前,姚海波與司法所工作人員已實地勘察,協(xié)助村民收集房屋開裂證據。調解會上,村民代表認為施工打樁引發(fā)房屋開裂,要求賠償或修復并加建鋁棚;施工方和業(yè)主方則堅稱工程合規(guī),影響有限,不足以導致房屋開裂。
姚海波結合相關司法案例,分析“多因一果”情形下的侵權責任,建議施工方盡快委托專業(yè)機構評估房屋安全等級及施工影響范圍,以確保村民居住安全,并厘清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痹趨撬L主持和姚海波協(xié)助下,村民代表表示若房屋安全得到保障,可接受修復方案無需加建鋁棚;施工方和業(yè)主方也同意配合鑒定及修復。三方最終達成調解協(xié)議,矛盾得以妥善化解。
溫情調解修婚姻,護航家庭幸福
下午5時,調解工作剛告一段落,六景派出所民警引導一對爭吵不休的夫妻來到司法所。農姓男子情緒激動:“我們從去年開始就吵個不停,這次還動手了,我受不了,想離婚!”他展示著手上的淤青。和姓女子抱著兩歲的女兒淚流滿面:“我不同意離婚,孩子還小,我不想讓她在千里之外的娘家成長為沒爸爸的孩子?!?/span>
在六景鎮(zhèn)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韋源及吳放圃所長的指導下,姚海波協(xié)同鎮(zhèn)婦聯工作人員共同調解。韋主任和吳所長詳細了解雙方家庭矛盾,普及法律紅線,強調不得通過暴力傷害對方。婦聯工作人員耐心引導夫妻回憶相愛時的甜蜜與責任,姚海波則結合婚姻案例分析,指出雙方核心問題是溝通不暢,建議“先解決問題再處理情緒”,以理性溝通傳遞關愛。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家庭建設時曾說:“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痹跍厍閯駥拢蚱揠p方逐漸打開心結,簽訂調解協(xié)議,約定改善溝通方式、遵守法律、合理分工育兒及互不干擾工作時間。下午7時,姚海波驅車將夫妻及孩子安全送回家中,目送他們和解后的一家三口,他的內心充滿成就感。
這是新入職律師到司法所實踐鍛煉日常工作的縮影。姚海波律師在六景司法所用專業(yè)與熱情詮釋了基層法律工作者的使命。從化解征地糾紛到平息施工矛盾,再到修護婚姻裂痕,他以耐心傾聽、釋法析理和人文關懷,助力矛盾化解于基層,彰顯了司法為民的初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姚海波的實踐不僅是青年律師成長的縮影,也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落地的生動寫照。通過調解,司法所不僅維護了公平正義,還傳遞了法治溫度,為構建和諧社會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青年律師以“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律師”為目標,緊緊沿著“到基層司法所實踐鍛煉”這一“主線”努力成長,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書寫屬于自己的“支線”故事,為基層法治建設貢獻力量!